核心成员情况
本课题的核心成员共7人,都是学科骨干或科研能手。其中,市学科带头人5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6人。他们多次承担省、市乃至全国大型课题的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较高的科研水平。同时,我校与地方各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科研机构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与省教科院、华师大、南师大等多家院校建立教科研共同体,其中很多专家学者都曾对学校的科研给予充分的支持与帮助,这也为我们顺利圆满完成此课题的探索,提供必要的智慧和理论的支持。
研究基础
作为四星级重点中学,我校坚持以研促教的发展方向,校内科研氛围浓厚,相关制度健全、文献资料丰富。
"十五"期间,我校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学生有效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和江苏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成果已由三联出版社发行,分别为《参与·理解·调适:中学生有效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和《中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并在07年7月江苏省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比中,荣获了实践探索类的二等奖和三等奖。
"十一五"期间,立足已有研究经验,我校完成了江苏省 "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人教育视野下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并顺利结题。有效教学方面的成果,已得到专家学者的认可,2010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着力打造科研型的学术高中,在工作重心与经费投入等方面都已做出积极的倾斜。
参考文献:
1、阎德明﹒《现代学校管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08出版)
2、袁先潋﹒《学校文化力建设策略》[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 出版)
3、秦岭﹒《学校环境文化建设》[M]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出版)
4、李晓文﹒《青少年发展研究与学校文化生态建设》[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01出版)
5、彭钢﹒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形成学校特色 》[J]《江苏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1月
6、徐文彬, 张勇﹒《我国学校文化建设研究:成就与展望 》[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3月
7、林德全﹒《论学校文化建设的统一性》[J]《江苏教育研究》2008年3月
8、常宝成﹒《浅论学校文化建设 》[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6月
9、谢延龙﹒《学校文化建设的误区及其反思 》[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5月
10、朱亚文﹒《论地方文化视域中的学校文化建设 》[J]《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5月
保障条件
1、思想理论保证:定期组织各子课题组负责人和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开展理论学习和沙龙研讨,确保此课题的研究始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有效运行。
2、领导和专业保证:学校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校长张元贵为课题组组长,夏衡为副组长,子课题负责人为成员,并配备电脑资料员。特聘省市专家组成课题顾问组,定期邀请顾问专家来校对课题开展会诊和指导。
3、建立课题负责制:各子课题负责人根据研究需要,配备副组长和组员,资料员等。
4、经费保证:在每年的办学经费中,确保课题经费优先落实,并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化和成果的显现,逐年增加课题研究经费。
|